通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记中国援助科威特医疗队

 admin   2025-06-14 03:30   16 人阅读  0 条评论

对于网络上有很多关于通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记中国援助科威特医疗队和疫情期间中国派遣医疗队的题,大家的讨论关注度都比较高,就让小编为你整理一下知识点吧。

新华社科威特城10月25日消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注中国援科威特医疗队

新华社总编辑尹代

“别担心,放松点!我们会尽力帮助大家尽快康复。”吉林省第十四批援科威特医疗队队长王振华经常对科威特首都省自然康复医院的患者说这句话。

把脉、诊、针灸、推拿、拔罐……一年多来,中国援鄂医疗队队员克服疫情给诊疗工作带来的挑战,致力于改善当地题由于医疗程序复杂,以及当地人对中医的了解。好感也越来越深。

今年以来,科威特连续几个月每天新增约5000例COVID-19确诊病例,医疗团队成员的工作强度激增。一些患者就医时不戴口罩或拒绝测量体温。医疗队员虽然要长时间穿戴防护用品,但仍坚决保证各项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今年1月,一位名叫法沃兹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视力模糊、耳鸣、失眠、下肢水肿等症状来就诊。“这种情况如果就地治疗,由于实验室检查速度慢,很难确定患者的预约诊疗时间,不仅费用高,而且预后改善也不明显。但我们可以确定更快地通过中医脉诊找到症结。”医疗队擅长针灸的队员年红泉说。

经过中药治疗,法沃兹的症状明显好转。后来,他成为中医的忠实支持者,并开始学习汉语。他接受了中医“未病先防”的理念,以中医“四气五味”的知识为基础,尝试将健康饮食融入生活。

自然康复医院院长萨拉赫表示,中国医疗队的医疗理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前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症状只能通过止痛药物甚至手术来治疗。不但效果不佳,而且副作用严重,预后不良。然而,中医、针灸、按摩等方法却非常神奇、安全、方便。效果非常明显。”

1976年,我国向科威特派遣了第一批医疗队。目前赴科威特的医疗队是吉林省派出的第14批医疗队,也是中方派出的第22批医疗队。40年来,中国累计向当地派遣医疗队222人次,救治患者约80万人次。

“努力成为优质‘种子’,发挥‘星星之火’的作用。”王振华表示,中国援外医疗队给当地民众和医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们对中医、对中国有了深入的了解。了解更多关于文化的知识。医疗队还向当地不少群众传授了初步的中医治疗方法,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通过不断刻苦学习,我们医院的一些医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中医推拿、针灸等方法的原理和方法,即使没有中医,我们也可以为当地患者提供中医治疗方法,”萨拉赫说道。

在24日晚为医疗队队员举行的欢送会上,中国驻科威特大使张建伟表示,中国医疗队项目只是中科卫生合作乃至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一个小缩影。两国有着人类共同的命运。两国真诚相待、合作共赢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说,中科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携手并进的好伙伴。

欢送会上,科威特卫生部司司长雷哈布高度评价中国医疗队和中科医疗合作,表示科威特卫生部希望开展更多合作在传染病防治等领域与中国开展合作。

“在科威特工作的这段时间,对我们医疗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是一次成长和考验。”王振华感慨道。“通过将中医药技术留在当地,向当地医生传递中医药理念,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了解中华文化,用实际行动推动‘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推动人类健康卫生共同体建设。”

关于通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记中国援助科威特医疗队的这类话题,和一些疫情期间中国派遣医疗队相关内容,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帮助到各大网友。

本文地址:http://www.cqcyjd.com/post/146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