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已找到多种动物宿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admin   2025-02-11 03:30   24 人阅读  0 条评论

对于网上新冠病已找到多种动物宿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和新冠病的高中生物题这样的题,大家的关注度都很高,小编为你整理了知识点。

文字摘要

自COVID-19爆发以来,它不仅对全公共卫生构成威胁,也给医疗系统和全经济带来沉重负担。为应对疫情,世界各国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包括研发抗病药物和疫苗接种。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福院士等发文提醒,在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时,很多仍需关注的因素。此外,识别病的天然或中间宿主还需要对易受病感染的动物样本进行全基因组研究。文章最后提醒,冠状病的宿主扩张已被证实。然而,对于野生动物却不能采取类似的措施。高福新型冠状病已发现多种动物宿主。让我们来看看编辑器是怎么回事。

报社编辑何丽萍

自COVID-19爆发以来,它不仅对全公共卫生构成威胁,也给医疗系统和全经济带来沉重负担。为应对疫情,世界各国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包括研发抗病药物和疫苗接种。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福院士等发文提醒,在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时,很多仍需关注的因素。这篇观点文章发表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刊》上,题为《COVID-19从人类扩展到动物》。

高福等人指出,在SARS-CoV-2传播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几种值得关注的VOC突变株。目前的研究还证明,其中一些突变株具有更高的传染性,传播能力更强。对疫苗血清的恢复期和中和作用的抵抗对公众健康构成了全威胁。

他们认为,SARS-CoV-2进化与人类应对策略之间的军备竞赛将持续一段时间。

SARS-CoV-2的起源仍然是个谜

文章写道,对于任何流行病病原体来说,追踪“罪魁祸首”的起源对于了解其演变和预防未来的流行病至关重要。

此前的研究表明,与SARS-CoV-2相比,蝙蝠来源的冠状病RaTG13的基因组在全基因组水平上与SARS-CoV-2最相似962,但它介导了介导刺突蛋白受体的结合。病进入人体细胞。RBD结构域的氨基酸相似度仅为892个。紧接着,不同国家又发现了多个与SARS-CoV-2高度相似的蝙蝠来源的冠状病基因组序列。

多项研究的综合结果表明,SARS-CoV-2更有可能来自蝙蝠。然而,科学界确信的是,源自蝙蝠的冠状病在获得足够的突变才能感染人类之前,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就像MERS-CoV的中间宿主是单峰骆驼一样。

此前两项研究表明,在巽他穿山甲中发现了与SARS-CoV-2相关的冠状病,其RBD区域与SARS-CoV-2高度相似。但与SARS-CoV-2相比,整体基因组相似度较低

高福指出,应重新评估疫情前出现类似症状的患者,同时应重新检测来自广泛地区的储存样本。血液和组织库是回顾性血清学或基因组研究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在疫情爆发前血液或环境样本中已出现病证据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此外,识别病的天然或中间宿主还需要对易受病感染的动物样本进行全基因组研究。

病溢出效应

高福等。在最新文章中写道,除了人类之外,还发现其他几种哺乳动物通过与COVID-19患者接触而自然感染SARS-CoV-2,例如猫、狗、狮子和动物园里的猫。老虎、水貂和雪貂。自然界中也发现雪豹、美洲狮和大猩猩感染SARS-CoV-2。

在这些溢出事件中,与水貂相关的SARS-CoV-2变种影响最大。之前的研究和相关报告已经证实,水貂也会将SARS-CoV-2变异病传播给人类,从而导致进一步的社区传播。这也意味着水貂和人类之间的病传播形成了“双向传播”。

此外,除了自然感染病例外,感染实验也表明多种动物可能是SARS-CoV-2的易感宿主,如兔子、猪、狐狸、果子狸等。

上述自然感染大多数发生在家养动物身上,但野生动物中发现的病例要少得多。然而,美国最近的一项血清学监测显示,2021年40%的野生白尾鹿Odocoileusvirginianus样本中发现了抗SARS-CoV-2抗体。2019年和2020年分别有1个和3个样本中检测到抗体。

高福等人指出,虽然尚不清楚野生白尾鹿体内的SARS-CoV-2是否由人类传入,但抗体阳性率的显着增加表明SARS-CoV-2已在野生白尾鹿中传播尾鹿。由于北美野生白尾鹿地理分布广泛,种群数量约为3000万,人类可以通过野生动物恢复、实地研究、保护工作和一些与野生动物相关的旅游来与野生白尾鹿接触,补充饲养、圈养鹿繁殖和狩猎。活动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它增加了SARS-CoV-2从野生动物传播到人类的风险。

文章还分析了其分子机制。SARS-CoV-2的RBD和ACE2几个关键位点的突变与病的跨物种传播密切相关。在SARS-CoV-2-RBD上,位点493、498和501被确定为决定宿主范围的关键突变热点。

ACE2上的氨基酸41和42被确定为SARS-CoV-2RBD结合的关键位点。这两个位点有四种组合Y41-Q42、H41-Q42、Y41-E42和H41-E42。其中,Y41-Q42组合与SARS-CoV-2RBD的结合亲和力最高。此外,K31和K353已被报道为突变热点,可以显着改变结合自由能,并且从K353到A353的突变可能破坏ACE2与SARS-CoV-2-RBD的结合能力。

主机扩容尚未结束

文章最后提醒,冠状病的宿主扩张已被证实。此前的一项结果表明,一些正在进行的适应水貂的突变如果传播回人类甚至引发进一步的社区传播,将对公共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由于水貂是在养殖场饲养的,大规模屠宰水貂可以有效防止水貂源性SARS-CoV-2变种的传播和水貂种群中突变的积累。然而,对于野生动物却不能采取类似的措施。

文章指出,当发生跨物种传播并在新的宿主群体中传播时,需要发生适应性突变,因此需要更多的努力来研究这些新变种在野生白尾鹿中的基因改变以及相应的对人类的传播和感染性。影响。

文章特别指出,由于SARS-CoV-2正在向野生动物传播,许多其他野生动物也会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野生白尾鹿而感染SARS-CoV-2。一些实验研究表明,某些动物可能对SARS-CoV-2敏感,例如埃及果蝠、普通狨猴、猕猴、银行田鼠和北美鹿鼠。然而,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因为大多数陆地野生动物对SARS-CoV-2的易感性尚未得到测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几乎没有关于海洋野生动物,特别是海洋哺乳动物对SARS-CoV-2易感性的研究。由于人类海水养殖、海洋捕捞等海洋活动频繁,人类与海洋生物接触的频率较高。如果某些海洋生物对SARS-CoV-2高度敏感,则存在从人类传播到海洋生物的风险。

更严重的是,SARS-CoV-2可能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传播,导致一些新的SARS-CoV-2突变的产生,对人类构成未知的威胁。

“因此,有必要对陆地和海洋野生动物,特别是易感野生动物进行大规模的SARS-CoV-2筛查,监测其感染和突变情况,并制定进一步的防控策略。”高福等。相信这也为研究SARS-CoV-2的起源和跨物种传播提供了更多线索。

2021年11月以来,Omicron及其各个亚型击败了Beta、Delta等株,牢牢占据了“热门株”的宝座。被媒体称为新冠病“史上传播力最强的株”的Omicron亚型BA5也在10天内登陆我国7个城市,成为席卷全的新一波优势株。

回想起来,Omicron株是如何进化出如此强的传播力和变异力的呢?

奥1

Omicron起源假说

目前关于Omicron的起源主要有三种假说。首先,Omicron或其祖先病实际上已经在人类体内潜伏了很长时间,只是之前没有被发现;其次,Omicron可能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类宿主中进化而来的。

另一个假设是Omicron菌株是在非人类群体中进化的。传播途径可能是逆向人畜共患病某种动物可能在疫情初期感染新冠病,积累大量突变重组后重新传播给人类。即病原体从人传染给动物,然后发生人畜共患疾病并从动物传染给人类。但当它传给人类时,它可能会进化成一种更具传播性的菌株。

事实上,此前已有媒体报道过香港的宠物猫、英国的宠物狗、纽约市动物园的老虎、圣地亚哥动物园的大猩猩、荷兰农场的水貂、印度尼西亚的苏门腊虎、蒙古的海狸、比利时动物园的河马和其他动物已被感染。除了自然感染外,实验室研究还发现,兔子、猪、狐狸等几种动物也是新冠病的潜在易感宿主。

已知有数十种动物对新冠病易感,而这些与人类关系较近的动物几乎都是从人类那里感染了新冠病。截至2021年12月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已记录625例动物感染新冠病病例。

大猩猩、水貂等均已感染新型冠状病

氧气

Omicron可以感染更广泛的物种

专家推测,动物感染新冠病主要开始于2020年4月。当时,新冠病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出现关键突变N501Y,这使得突变的新冠病具有了适应“广泛”环境的能力。宿主”,可以感染更多种类的动物。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近期的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高福院士团队在CellDiscovery发表文章

这篇题为“OmicronSARS-CoV-2与小鼠和果子狸ACE2的更广泛物种受体结合和结构基础”的研究论文发表在期刊《细胞发现》上。与包括人类在内的27个物种的ACE受体结合,发现OmicronBA1亚型已能够将其受体结合谱扩展到果子狸、啮齿动物、各种蝙蝠和一些刺猬。此外,研究人员还比较了OmicronBA1和Delta突变株与这27个物种的受体结合能力。结果显示,OmicronBA1比COVID-19原始株拥有更广泛的宿主范围,而Delta突变株和tower突变株则没有表现出任何变化。可见Omicron可以感染更广泛的物种。

o3

需要加强对动物向人类传播的监测

因此,目前尚不清楚Omicron何时已经潜伏在动物体内。首次在野生动物中检测到Omicron株的报告是在2022年2月。研究人员在2021年12月中旬至2022年1月底采集的纽约野生白尾鹿样本中发现7头鹿感染了Omicron株。但我们知道,发现往往比它发生更晚。

世界各地的医学专家和卫生官员也在研究感染新冠病的动物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曾有动物将新型冠状病传播给人类的病例,例如农场的水貂和宠物店的仓鼠,但这些仍然是孤立的病例。专家认为,如果在家养或养殖动物中发现新冠病,可以通过检疫、疫苗接种或扑杀等方式进行监测和管理。真正让他们担心的是,新冠病一旦从人类传染给野生动物,可能隐藏在不同物种中,并可能发生变异,等疫情缓解后再次卷土重来。

电影《釜山行》中

上述文章主要是讲解关于新冠病已找到多种动物宿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和新冠病的高中生物题相关题,希望能帮助到诸位网友。

本文地址:http://www.cqcyjd.com/post/2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