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与理智我亲身体验了日本是如何对待疫情的

 admin   2025-03-11 03:30   13 人阅读  0 条评论

对于冷静与理智我亲身体验了日本是如何对待疫情的和疫情安全教育博客的一些题,网上众说纷纭,小编为你带来详细的讲解。

作者木兰

1月31日,我从中国回到日本。该基金要求我在家隔离14天。我戴上口罩,怀着“我现在不知道自己是否感染病”的焦虑,我去超市购买隔离期间的生活用品。春节假期前,药店里的口罩堆得像山一样,还在促销,但现在早已销声匿迹。连随身携带的洗手液、消湿巾都卖光了。

刚从中国回来,我感到害怕,再次感受到疫情即将来临的恐慌。回家的路上,无意间透过餐厅的落地窗看到一家人正在吃饭。年轻的父母和他们大约两三岁的孩子玩得很开心。我下意识地停下来,默默地看了好几遍。这样平常的场景,恐怕此刻在中国是看不到的。漫无目的的逛街、去餐厅吃饭、去户外锻炼……平凡的生活是如此令人怀念。确实是“当时很平常”。

2月13日,我的隔离期顺利结束,但日本的疫情却开始了。这一天,一名从未去过中国的出租车司机被确诊,他的岳母也成为日本首例因感染COVID-19而死亡的人。接下来的10天内,日本确诊病例从32例迅速增加至147例。自2月3日“钻石公主”号靠岸横滨港以来,确诊病例已达到惊人的691例。

每天都会收到微信朋友转发的国内自媒体关于日本疫情的报道,简直就是人间地狱。但当我抬头看看真实的日本时,这个社会仍然是井然有序的。除了口罩经常缺货以及本周不少大公司率先开始在家办公外,其他基本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室外约有40人戴着口罩。东京的孩子们仍然照常上课,放学后仍然成群结队地玩耍。接孩子的妈妈们都会站在旁边聊天。餐馆和酒店照常营业,但服务员都戴着口罩。当然,大型集会已逐渐取消。天皇寿辰庆典、皇太子确认仪式等重要活动,以及一年一度的动漫产业商务展、赛事等民间活动,目前均计划暂停或大幅减少参加人数。

图/人民日报微博

前两天我和一家日本公司的经理在聊疫情。他表示,美国的流感发病率较高,美国并没有改变社会的运作方式。这次新型冠状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就和流感一样,所以实在没必要恐慌。我和在日本的中国朋友聊天,大家都说我身边的日本人基本上都是这种心态。尽管日本网友也发表了不少批评政府的言论,表达了对疫情的担忧,但在现实生活中,一切依然平静。刚才,我收到了一位日本前辈的邮件,他正在组织一场晚宴,庆祝我从中国成功返回日本并安全结束隔离期。疫情蔓延期间,大家聚在一起吃饭,为一个刚走出隔离区的人庆贺……这是多么令人心碎啊!

就连钻石公主号,其实也没有引起太大的恐慌。日本政府选择允许第一批游客隔离后自由回国,此举引发不少关注和批评。那天我正好要去横滨开会。到了横滨,我发现街上一切还是一切如常。我去会见的公司CEO是一位快70岁的老人,属于肺炎高危人群。我戴着口罩,长时间谈论着游轮乘客即将下船的情况。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会议结束后,我和朋友一起去咖啡馆喝下午茶——是的,我也被日本人的宁静所感染,在公共场所喝咖啡也不怕。下午茶时间,咖啡厅里挤满了人。邻桌的一位老太太突然指着玻璃大声说道“真巧!地震时我就坐在这个位置,从这个窗户往外看,看到那栋楼晃得好厉害!”另一位老太太说“是的,当时我在户外散步,突然感觉大地像大海一样波涛汹涌,我当时就害怕,心想万一地面出现裂缝怎么办?”摔倒?”

桌边一位银发老太太微笑着谈起地震,我突然明白了日本人的“淡定”从何而来。这个民族自古以来经历了太多的灾难,无一不是地震、海啸等直接“消灭”人类的灾难。想必很早就养成了面对灾难从容不迫的民族基因。想一想。地震发生后,临时场内的日本灾民情绪稳定,暂居秩序良好。日本自卫队在救灾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日本自卫队还利用移动大浴场为灾民创造沐浴条件。当然,我绝对不是说这次疫情不可怕,也不是主张面对疫情什么都不做。我只是想说,只有政府和民众不恐慌,才能冷静、理性地应对各种灾难。

冷静、理性,这是日本NHK电视台拍摄的有关新冠病的纪录片中反复提到的话语,也是日本政府和社会的主流态度。面对突如其来的未知病,很难说什么是完美的方案。批评和指责是最容易的事情。面对未知,人们的情绪会比病更容易传播,用数据思考、做出理性决策也会比平时更加困难。饱受谩骂的日本政府,其实自始至终都在避免情绪的过度影响,而是根据数据和事实做出决策。

我们用最具争议性的话题来分析谁可以接受COVID-19核酸检测。在谈论检测标准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日本政府面对疫情的核心原则是什么?这个核心原则是如何制定的?无独有偶,通过医药行业的渠道,我了解到日本国会邀请医学专家召开专题会议的一些重要“见解”。

首先,日本目前并没有出现感染病例快速扩大的情况,今后的前1到2周是决定疫情是快速扩大还是开始缩小的最关键时期。从日本的案例数据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其次,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的病难以控制。COVID-19已导致大量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人具有传染性,使得阻止病传播变得极其困难。最后,目前尚无针对COVID-19的特效药物或治疗方法。但病性感冒的常规治疗对于轻症患者效果很大。需要注意的是,重症患者、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死亡率较高。第二点和第三点已经被中国疫情期间的大量病例所证明。

基于这三点,日本政府制定的原则是抑制感染扩大速度,尽量减少重症患者和死亡率。其背后的逻辑是,由于病的传播难以根除,且绝大多数感染者是症状较轻、不危及生命的患者,因此目标不是消除病感染,而是抑制传播速度。病传播能力的下降并等待特定药物的出现或病传播能力的自然下降。此外,由于没有特效药物,所有医疗资源都分配给重症患者和高危人群,以降低死亡率。

这个原理完美吗?它绝对正确吗?我不知道。不过,这是合乎逻辑、切实可行的,而且实现目标的成本是可控的。回到最有争议的话题,谁可以接受COVID-19核酸检测?一开始,日本每天只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80个样本检测,因此只提供给有湖北旅行史和湖北人接触史的有症状患者。在能力有限的范围内,当然要选择感染疾病概率较高的人进行检测。

随着检测能力的增强,日本国内针对COVID-19的检测标准也进行了相应修订。目前的标准是一是连续四天发烧375度以上;二是严重疲劳、呼吸困难。请注意,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可以立即进行COVID-19相关诊断,无需等待。特别是老年人、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患者、肾透析患者、服用免疫相关药物和抗药物的患者以及孕妇,发烧两天后即可诊断为COVID-19。

这套标准完全符合政府的原则,即防止轻症患者挤占医疗资源,储备医疗资源救助重症患者,控制死亡率。最重要的是,它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订单,而是一个有细节的标准化体系。有精确的数字——“375度,四天”,让普通人很容易实现。建议人们在出现感冒发烧症状后,每天记录体温,这样就能有“发烧四天”的记录。同时,也考虑到特殊群体的情况。例如,更有可能出现严重症状的人不需要等待四天。

而且,这套标准还会根据情况不断调整。例如,2月27日宣布,日本所有小学、初中和高中将从今年3月2日起停课至春假。再比如,日本政府最近提醒人们发烧时不要外出。这是根据日本人的特点专门添加的。因为有几名确诊病例在发烧的情况下仍坚持上班。甚至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冒着发烧参加了旅行团,参加了旅行团的所有活动。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个固执的民族性格。当然我们可以责怪政府,为什么不早点提醒人们发烧时不要出去呢?不过,每次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变,这也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与疫情相关的重要情况都第一时间直播了发布会,甚至半夜12点还有发布会直播。这些措施可以让大多数人感到服气、放心。

图/视觉中国

最重要的思考方式是,为什么我们如此关心自己是否接受过COVID-19核酸检测?在日本,即使患者没有被诊断出患有COVID-19,也不影响医院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我有一个朋友从上海到神户旅行。两天前,他突然发高烧、腹痛剧烈。他给酒店打电话说自己来自上海,目前发高烧。酒店服务员不断安慰他说“别担心”“别担心”,然后很快安排了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服务员与我的朋友进行了一对一的沟通,包括询“如果疼痛程度从0到10,您目前的疼痛程度是多少?”“什么等级?”看得出来服务员是受过相关培训的。了解基本情况后,我在半小时内联系了医院急诊科,然后让朋友选择是叫救护车还是打车去医院。我的朋友在评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后选择了出租车。

当他到达医院时,由于他只发烧了两天,因此没有按照要求接受COVID-19检测。然而,接诊医生立即安排了胸部和腹部的CT扫描,然后很快告诉我的朋友,这不是肺炎。但在排除肺炎的可能性之前,所有医护人员并没有表现出临危受命的样子,也没有任何歧视的痕迹。他们从始至终都在安慰我的朋友。即使当我的朋友提醒医生他来自中国并且可能患有COVID-19时,医生也安慰了他。后来,在治疗过程中,他和医生谈论了COVID-19。医生嘱咐他要注意健康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身体才能抵抗病。这是最重要的,“因为病永远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人类不可能消灭病,所以我们必须与病健康共存。”

医生这么说,我也通过多个渠道从日本医学界听到了同样的说法。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台上三分钟胜台下十年功。同样,应对疫情三分钟的成败,来自于不面对疫情的十年准备。我给大家讲一个疫情期间的真实案例。北海道有一名确诊病例,正在为一所小学准备午餐。你可以想象,如果从事这样工作的人被确诊,会引起多大的恐慌。不过,小学完全没有受到影响,一切照常。为什么?学校管理人员表示,平时的送餐工作都是严格按照管理程序进行的,“我们绝对有信心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确实,由于日本小学生都在学校吃午饭,形成了一套绝对严格且极其精细的管理程序,对传染病的威胁也早已考虑并充分应对。所以,保护这所小学孩子的,不是这次疫情期间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而是没有疫情时,日复一日坚持了什么样的防护措施。

我们再举一个真实的例子。在日本公司,员工每天都必须去上班。公司将各部门的员工分为A组和B组,然后进行更详细的排班。目的是A组和B组的员工永远不会在公司内互动。这样,一旦一组员工被隔离或感染,另一组员工仍能保证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转。同时,由于每个部门分为A组和B组,当不同部门的A组或B组被感染并被隔离时,公司的运营仍然不会受到影响。只有极小概率,同一部门的A组和B组同时感染并被隔离,才会影响公司某个部门的运作。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如此详细的安排,一定不是针对这次新型冠状病而决定的。但公司已经考虑如何安排人力资源来应对特殊情况,无论是疫情、自然灾害还是其他不可抗力。

回到争议最大的核酸检测话题。2月26日,日本媒体正式报道称,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研发出一种新型检测仪器,可在15分钟内检测出疑似感染者是否感染新冠病。加上处理测试样本的时间,总共只需要30分钟。目前核酸检测需要45-6小时才能出结果。日本检测设备将于3月中旬在日本投入使用。该仪器便于携带,可以分布到各地,一台的价格约为数百万日元。如果这种新型检测仪器能够得到推广,目前围绕核酸检测的矛盾和指责将很容易化解。为什么日本能这么快拿出这样的仪器呢?投资界的朋友告诉我,它实际上是在2007年就开始开发的,为了应对SARS,在MERS感染期间进行了改进。到了COVID-19传播的时候,技术已经基本成熟。我们看到的是快速的技术更新,却没有看到13年默默的技术积累。

最后说一点与疫情无关的事情。今天,我的一个朋友在上班的路上看到路边停着一排充气船。她很惊讶。后来发现消防局正在定期进行设备检查,所以气垫船被充气进行检查。她愤怒地说“为什么疫情期间他们还担心气垫船呢?”但我感到特别安心,因为消防员担心气垫船。因为消防员不仅要扑灭火灾,还要“

如果大家还想知道更多的冷静与理智我亲身体验了日本是如何对待疫情的和疫情安全教育博客的相关内容,记得关注收藏本站。

本文地址:http://www.cqcyjd.com/post/51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