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跟大家讲解最近高发!又疼又痒的登革热,怎么预防?一定要高度重视!,和疫情重点地区指哪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感染引起的虫媒病传染病
登革热病
l单链正链RNA病,属于黄病科黄病属
l有、、、4个血清型。型比其他血清型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更高。4种血清型之间以及与日本脑炎病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叉免疫性。
l对热敏感5630分钟,1002分钟失活
l对超声波、紫外线、005甲醛、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敏感
l耐低温
80%以上的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少数发展为重症登革热甚至死亡。
潜伏期
l3~15天,大部分为5~8天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疼痛+皮疹
l发热急性,24小时内达到39-40,持续3-7天
l发热时疼痛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眼眶痛
l皮疹
n充血性变化面部、颈部和上胸部潮红三种红色“醉态”
n出血性皮疹多见于四肢,其次为躯干,头面部较少,有瘙痒感
实验室检查
l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分类计数主要减少于中性粒细胞
l血小板减少症
充血表现
流行病学史
l发病前14天内曾到过登革热流行地区,或居住地或工作场所周边1个月内曾出现过登革热病例
疑似病例
高热、三红、三痛+流行病学史
高烧、三红、三痛+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
临床诊断病例
l疑似病例+皮疹和/或出血倾向+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
l疑似病例+发病5天内登革热IgM阳性或NS1阳性
确诊病例
l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分离出登革热病,或核酸阳性,或恢复期IgG较急性期升高4倍及以上,或血清转化阳性
严重登革热
l临床诊断或确诊病例+严重出血或严重器官损伤或休克
进口案例海外进口、国内进口
l发病前14天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判断,有出国旅行史或到过市外疫区史的记录
本地案例
l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前14天内未离开过本市
爆发
l14天内,社区、居委会、学校、村庄等发生3例及以上本地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病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l本市发现年内首例输入性和本土病例
l1周内,一个城镇、街道、公园内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的,必须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病例之间的关系。
对待
l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l对症支持治疗
l重症高危人群继发感染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老年人或婴儿、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孕妇
提高防蚊检疫标准
l病程超过5天+退烧超过24小时
排放标准
l退烧超过24小时;临床症状缓解
登革热疫情及媒介监测现状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100多个热带、亚热带气候国家和地区
南美、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疫情较为严重。
1-21周登革热病例数
l老挝现有2517例,较去年同期增加2762例
l马来西亚有46,257例,较去年同期增加1,644例
l菲律宾现有48,109例,较去年同期增加1,376例
l柬埔寨现有病例3051例,较去年同期增加1211例
l越南确诊病例33695例,较去年同期下降109%
l新加坡有3,323例病例,较去年同期下降72%。
截至2023年7月2日全国疫情情况
20个省份131例,无死亡病例。
2022年同期5例,2021年同期22例,2020年同期116例,2019年同期1635例。
6月,全国新增病例55例,较5月的19例增加189例。
病例主要分布在云南54例、广东29例、福建11例等省份。
约85%的确诊病例。I-IV型已被报道,其中I型68
主要是II型23次之。
全省疫情概况
2010-2019
l输入病例逐年增加,多集中在5月至11月,主要影响珠三角地区
l本地病例珠三角、粤东、粤西等地偶有疫情暴发,其中2014年疫情最为严重
2020-2022年
l输入病例逐年减少,2022年仅10例
l本土病例2020年5例,2021年1例,2022年0例
广东省疫情情况
2023年截至7月9日
l12个地市报告33例
l境外输入病例29例前三名分别为广州12例、深圳4例、清远3例;其次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l本土病例4例广州3例,6月10日海珠区报告首例,肇庆1例
2013-2019年,每年报告输入和本土病例
疫情年份2014年本地病例211例,2019年本地病例115例
2020年和2021年没有报告病例
2022年将报告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截至7月17日,我市报告今年境外输入病例1例,为泰国输入,血清型。
布雷顿指数BI
l反映蚊媒幼虫的密度
蚊卵引诱指数MOI
l反映蚊媒成蚊的密度
BI和MOI是评估疫情后续传播风险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
风险分析与判断
目前已进入登革热疫情高发期
近期面临较大登革热输入风险
进口导致当地疫情风险大幅增加
存在聚集性疫情甚至局部暴发的可能。
疫情防控重点区域是尚未实施蚊媒密度控制且蚊媒密度较高的乡镇、街道、公园。
应对登革热疫情的要点
病例报告程序
案件调查
l病例调查表医疗机构、镇街道疾控部门
l门诊日记、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医疗机构
疫点处置
l工作地点
l居住地
案件基本情况
l询患者及家属的姓名、年龄、联系方式、户籍、现住址、既往健康状况、职业、工作单位。
病程、治疗及临床表现
l询患者及家属发病时间、症状、就诊医疗机构、用药情况等。需要对每天/每次就诊以及从发病到隔离治疗的病情进展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暴露史
l调查病例发病前两周至发病后五天内的活动地点。对于输入病例,应特别关注回国旅伴、入境后活动情况、蚊虫叮咬史、就医情况等。
病例住院医院
l通过询主治医生、查阅病历、门诊日记、入院记录,了解病例的发病、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和转归。
其他医疗单位就诊病例
l通过对病例就诊史的调查,查找病例曾就诊的其他医疗单位、社区、卫生站,找到病例的处方。处方登记人可能是带案看医生了解用药情况的人;通过询医生和查找登记表,了解最近两周内没有出现登革热疑似病例。
病人
l案件家庭情况及家庭环境。通过询和现场排查,了解案件家庭成员情况、家庭居住地点、家庭环境、周围蚊媒等情况。
工作地点
l通过询和现场调查,了解病例工作地点的姓名、地点、环境、健康状况、周围环境及蚊媒等。
降低媒介伊蚊密度是防治登革热的关键
疫点处置
l成蚊消
l蚊子幼虫清澈的积水
疫情发生后分为三个区域
核心区
l感染者居住、工作场所半径为100或200m,可以有多个
警戒区
l核心区外半径200m
根据情况监控区域
主动追踪旅行史和输入病例
l出国或外地旅行
l涉及旅行团旅行社、导游、同团成员
疫点核心区域
l居住、工作地点入户调查
l后续案件案件发生前1天至现场调查时
l追踪可能的感染源当地暴发指征病例、首例病例或首例病例发病前25天内
医疗机构
l核心区域医院、社区门诊、服务站、诊所等。
l询医生,查看门诊日记和处方
l查询近两周内是否有疑似登革热病例
蚊媒密度调查
Breto指数BI调查
l核心区和警戒区各调查100户
l每3天重复监测一次,直至BI小于5
家庭的定义
l每个家庭
l2间宿舍/单位办公室/酒店
l每30平方米农贸市场/温室/室外环境/室内公共场所
三区防控策略
核心区
主要目标
l7天将Breitau指数降至5以下
关键步骤
l隔离
l清理孳生地
p每3天评估一次Brattle指数
放置灭蚊产卵器4天后,每2-3天检查一次
l灭蚊
p疫情爆发后1-2天内进行全面覆盖调查
随后每隔2-3天p一次,直到BI小于5
警戒区
主要目标
l10-14天内BI降至5以下
密钥
l城镇街道疾病控制——疫情监测
l清理孳生地
每周评估一次!
pBreto指数和蚊卵吸引指数
l灭蚊
建议每周喷洒一次
p重点场所每日喷洒消杀
监控区域
Breto指数和蚊卵吸引力指数每2周一次
防治策略清除积水并杀死成蚊
伊蚊生活特点
清除孳生地的方法
•清洁清除卫生死角及各类垃圾,清除垃圾小容器、垃圾塑料薄膜袋、废弃瓶罐等垃圾容器
•疏浚清除排水沟、沟渠、河岸淤泥和杂草
•填充填充坑洼、废弃池塘、沟渠、竹洞、树洞
•排水翻转罐子和罐子、在轮胎上打孔、排出积水
•密封水箱加盖、下水道沙井水封或安装防蚊门、隔水器
•处理无法清除的积水、养鱼、使用长效灭蚊剂
灭蚊成虫化学防治原理
激活条件有登革热病例;或者虽然没有案例,但BI或MOI大于20
选择国家正式的卫生杀虫剂,快速杀死成蚊
室外成蚊灭杀以超低量喷雾为主要措施,结合蚊栖息地滞留喷洒
滞留喷洒是灭杀室内成蚊的主要措施。重点场所除滞留喷洒外,还需进行超低量喷洒。
治理应按照从警戒区到核心区、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
应提前告知居民农药的作用、作用和危害
风险点及防控建议
登革热病例
l解除防蚊隔离病程超过5天;退烧超过24小时
l排放标准
现在诸位应该对最近高发!又疼又痒的登革热,怎么预防?一定要高度重视!和疫情重点地区指哪有所了解了吧,欢迎各大网友订阅并收藏本站,谢谢大家的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