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给大家分享关于今春天气频频“变脸”是否异常?如何应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关于天气预爆变脸视频的题进行解释,现在开始吧!
“春天,小孩子的面条一天换三次。”近期,北方大风、严重降温、雨雪来袭,南方地区区域性暴雨、强对流天气频发……本次强雨雪天气过程,降水范围大、强度高。强度和多种灾害性天气叠加。为什么今年春天天气如此复杂多变?是否异常?将对人们的生活、春耕播种产生什么影响?
天气变化频繁
近日,我国遭遇了今年最大范围的暴雨雪天气。监测显示,本轮大范围雨雪于4月3日进入最强时期,湖北、安徽等地8个国家气象站4月日降雨量均超过历史极值;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广西等地局地出现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4月4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雨、强对流天气、近海大风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冲介绍,本次过程中累计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陆地面积将达到23万平方公里。江淮及以南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最大小时降雨强度可达30至60毫米,雷暴大风局地可达10至11级。预计2日至5日,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6至10,南部地区气温升高4至8C。气温下降超过10的陆地面积将达到94万平方公里。
今年春天的气温充满了曲折。三月初,出现了极为罕见的回暖天气。多地最高气温超过历史同期极值,春暖花开。最近,冷空气又来了,人们纷纷拿出厚衣服来御寒。
4月4日,在中国气象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表示,3月份我国气候总体温暖干燥,全国平均气温67,为第三个月份。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同时,南方部分地区冷空气过程较多,沙尘过程较强,气象干旱出现并发展。冰雹、沙尘暴预警信息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增多。
统计显示,3月以来,沙尘天气过程较常年增多。特别是3月19日至23日,沙尘天气过程影响20个省份,影响面积超过485万平方公里;强度达到2000年最强沙尘暴级别,为3月份以来第三强。据气象部门介绍,我国北方地区4月至5月沙尘过程次数多于近10年同期,沙尘强度与常年基本持平。过去10年。
天气忽冷忽热是正常现象。
今年春天,天气忽冷忽热。前期明显升温,但近几日大幅回落。这是不正常的吗?有“倒春寒”吗?
方冲说,春天是冷暖空气交汇的季节。暖空气和冷空气消长。当冷空气加强时,气温会下降,但总体仍处于逐渐变暖的过程。因此,天气忽冷忽热是正常现象。
“倒春寒”是指春季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迅速下降的天气过程。初暖终冷,对多种农作物造成冻害。它通常发生在三月中旬至四月。气象上,“倒春寒”有一定的标准,一般是指江南地区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低于12,或连续5天低于14。
“就这个过程而言,江南地区降温后,气温已接近常年同期,预计农作物出现大面积冻害的可能性不大,预计农作物受冻害的可能性不大。”达到‘倒春寒’标准的可能性很小。”方冲说道。
此外,沙尘天气频发,不少市民提出疑今年为何沙尘天气事件如此多?
中央气象台环境气象室主任张碧辉表示,3月份是沙尘天气高发期。今年3月以来,蒙古国及我国北部地区出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大风天气较多的情况。另外,植被还没有变绿。结合暴露沙源区的地表条件,容易发生大范围的沙尘天气。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报室研究员丁婷分析,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植被增加,总体有利于我国沙尘天气袭击次数逐步减少。但蒙古南部戈壁沙漠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沙源,2022年蒙古国每年植被生长季降水量均少于近20年同期,沙地植被覆盖度源头地区贫困。今年春天初期气温升高导致永久冻土中的沙子迅速融化。在一定的强风条件下,沙源区的沙尘多次被输送到我国。
复杂天气如何应对?
随着“暖转冷”,专家建议公众外出时应调整衣着。此轮雨雪降温后,早晚天气寒冷。他们特别推荐“洋葱式穿法”,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穿。根据不同的温度和环境穿上和脱下。
连日来,多地出现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让不少市民措手不及。强对流天气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局域性。其发生时,常伴有闪电、雷鸣、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
“当出现强对流天气时,最好的预防就是减少外出,避免暴露在野外,呆在安全坚固的建筑内。”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说。
目前,各地春耕春播工作持续推进。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4月4日,全国春粮播种面积超过8260万亩,完成预定面积的87%,进度与去年基本持平。年。
方翔表示,预计4月份大部分春播区天气良好,总体上有利于春耕春播和播种作物幼苗生长。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北部等地降水有利于池塘蓄水和早稻插秧。但要防范强降水强对流天气、干旱和部分地区周期性低温对春耕春播的不利影响。建议各地根据天气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水分条件,适时进行春播,做好春季管理,培育壮苗。
责任
前锋魏书晶
审稿人林浩
对于今春天气频频“变脸”是否异常?如何应对?和一些关于天气预爆变脸视频题,本文都有做详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