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本文主要介绍关于QQ要被微信吞掉了?,以及QQ聊天气泡怎么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在腾讯内部,微信和QQ的关系可以说是“兄弟”。这两款软件在不同时期扮演了“腾讯救世主”的角色。话虽如此,这两款来自同一个学校的软件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比如UX设计、消息之间无法沟通等。
两个来自同一阵营的软件会如此对立,确实很奇怪。相反,阿里巴巴的软件实现了一些信息交换,比如天猫、淘宝、闲鱼App之间的订单信息、对话消息等。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交流,这对于微信和QQ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微信和QQ都没有对他们的关系做出任何解释,但“不合”的迹象并不难察觉。不过,有趣的是,11月26日左右,网友在微信小程序内容库中发现了QQ。
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假QQ山寨,而是腾讯QQ团队的正经小程序。我们也尝试过这个小程序。作为QQ的辅助信息接收器,还是可以的,只是功能不完整。主要原因是我们无法通过QQ小程序回复消息。最终我们还是要在手机上打开QQ。
综合来看,目前的QQ小程序更像是一个半成品,但其用意却值得讨论。时隔多年,微信和QQ再次联手,总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在过去,微信可能会依赖QQ,但现在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
QQ的想法是什么?
微信是拥有顶级流量的“人气巨星”,而QQ的表现则出现下滑迹象,不再像以前那么强劲。腾讯Q3财报显示,微信月活跃用户已突破11亿大关,达到1151亿,但QQ却出现了89%的下滑,月活跃用户跌至731亿。
在此背景下,QQ小程序的出现自然会让人认为这是一种“搭便车”的行为。看来QQ也想利用微信的巨大流量来达到“引流流量”的目的。事实上,这在腾讯内部并不奇怪。不久前,腾讯微视与微信达成合作。用户下载微视并绑定微信账号,即可获得上传30秒视频至朋友圈的“特权”。”。
但目前看来,QQ的做法还比较克制,并没有形成像微视那样的捆绑合作。事实上,小雷个人并不同意腾讯QQ试图分流微信流量。QQ的做法更像只是开辟了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便捷通道。
所谓“时代潮流”,就是接受“现在的社交生态基本上是由微信决定的”这样的理解。这几年,QQ的态度非常坚决,那就是必须走与微信不同的路线,拒绝同质化。
例如,QQ更像是青少年的社交软件。用户界面、聊天气泡甚至字体都可以定制。它会时不时地推送信息流,内容大多与年轻偶像有关。而微信则相对“成熟”。以黑、绿为主的UI色调有些沉闷,定制内容较少,也很少推荐有倾向性的内容。
两款定位相似但风格明显不同的产品不可能有太多的交叉用户。也就是说,说QQ想要从微信那里吸引流量,似乎不太现实。QQ并不是一个新产品。大多数微信用户在选择微信之前一定考虑过或使用过QQ。自然选择微信而不是QQ。自己的考虑。
如果要说QQ想做什么,它的真正目的或许真的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进一步开放、提升用户体验。对于同时使用微信和QQ的用户来说,如果不用启动QQ就能收到QQ消息,自然会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处理事情。目前QQ小程序还在完善中,未来是否会增加回复功能尚不得而知。
不过,就目前的体验而言,QQ小程序确实非常鸡肋。如果你有QQ聊天的习惯,那么用户肯定会在后台保留QQ,而小程序的使用逻辑只能读取新消息而不能回复,这是不可能满足这些用户的;而对于暂停使用QQ的用户来说,则无需再打开QQ小程序。
因此,与其说这是一次“导流”活动,不如说这是QQ的一次技术尝试。进一步拓宽QQ的使用场景,最终将有利于提升原有QQ活跃用户的体验。
禹既然生了,梁又怎么能生呢?
腾讯QQ在腾讯内部的地位无需赘述,否则腾讯也不会使用QQ的企鹅形象作为企业标志。然而,再伟大的产品,也会面临衰落的困扰。21世纪的前10年,QQ利用互联网发展的红利抢占了大量用户,奠定了腾讯帝国的基础。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QQ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其实从功能上来说,QQ和微信几乎是一样的。甚至可以说,微信早期是借鉴、复制了QQ。比如,在通讯逻辑、聊天气泡、页面布局等方面,早期的微信和QQ是一模一样的。即使在微信推广初期,用户也可以直接使用QQ号登录。当时微信有最强大的QQ辅助功能——,可以阅读和回复QQ离线消息。
不难看出,真正的“搭便车”的是微信。如果微信没有从QQ挖来“第一桶金”,可能无法取得现在的成就。
至于微信为什么能够超越并稳定QQ,网上已经有很多分析文章了。对于这个题,肖雷只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微信选择了正确的方向。
为什么微信仅仅通过“接受QQ离线消息”就获得了如此庞大的第一批用户?这自然和QQ本身的使用逻辑有关。早期手机版QQ的操作逻辑基本沿袭了PC客户端,因此软件也有上线和注销操作。而且当时的QQ注销后也收不到任何消息。此时用户基本已经“失联”。“状态。
但微信的理念却完全不同。从公测开始到现在,微信一直没有包含“退出软件”操作。其逻辑是为了达到“永远在线”的效果。移动互联网时代,哪种产品理念更先进自然一目了然。
当然,微信的概念也带来了一些题。2011年左右的智能手机硬件性能很差。微信由于其永久后台功能,会给硬件带来更高的负载。那时,如果微信挂在后台,那么再打开任何软件都会导致手机死机。
但今天看来,这些成本是值得的。如今,我们已经习惯了微信“永不离线”的功能,甚至将其视为一种“习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微信更像是打电话、发短信等“手机基本功能”,而QQ仍然是一个“软件”。两者在用户心中的地位有着明显的区别。
虽然后来QQ隐藏了退出软件的入口,并全面“下线”,但那已经是微信流行之后的事了。此外,微信在2016年的一次更新中正式取消了“QQ离线助手”功能,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一决定是来自QQ还是微信。
直到这两天QQ重新出现在微信里,原来已经过去5年多了。
从腾讯的财报来看,QQ确实面临着困难。增长乏力的QQ想要跟上微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QQ打破局面的方法显然不是看微信,而是看自身。
无休无止的添加带来的臃肿体验、逆潮流而行的产品理念、客观因素造成的原有用户流失等等,只有做好这些层面的事情,QQ才能回归正路。步入正轨。
虽然微信的风格不像QQ那么年轻化,但也正是这一点,让微信更加通用,适合更广泛的年龄段。当我们14、5岁时,QQ是一款“适合年轻人”的软件,但当我们24、5岁时,QQ仍然是一款“适合年轻人”的软件。虽然人们每年都会满15岁,但整个社会不可能完全由年轻人组成。QQ的年轻化策略虽然有效,但也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QQ在微信中的出现,更像是一次勾起回忆的“偶然相遇”。如果不是,大量的微信用户可能会忘记自己曾经拥有过QQ账号。从趋势来看,同阵营多终端互通一直是发展的大方向,但现在需要帮助的不是微信,而是QQ。
本文主要是解一些QQ要被微信吞掉了?的题,其中对QQ聊天气泡怎么用的相关内容也进行了一些详细的解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