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天气预报是靠计算机“算”出来的这些题想必大家都是比较想知道,以及电脑在哪里看日期天气这样的话题,让小编为你揭秘案吧!
天气与我们息息相关。外出时该不该带伞?明天你能烘干你的被子吗?地面要浇水还是排水?您的航班会延误吗?如果你想知道这些题的案,只要看看天气预报就知道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天气预报都是我们离不开的重要信息。但你知道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出的吗?
制作一般分为五个步骤
3月22日,小编采访陕西省气象局专家了解到,天气预报的制作其实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一般分为五个步骤。
气象观测。气象观测为天气预报提供了最基本的数据。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天基、地基、天基相结合的三维气象观测系统。日照强度计测量每日日照时间;地面温度计分为深层地面温度计、浅层地面温度计和地面温度计;雨量计用于测量降雨量;冷冻机用于测量冻土深度;自动风速计测量风速和风向。世界各地的所有气象观测站每天都会在固定时间同时观测大气。
数据收集,数值预测。观测人员必须每小时整点手动观测温度,然后与自动观测的数据进行比较。获取的数据将在每天2:00、5:00、8:00、11:00、14:00、17:00、20:00、23:00进行测量。上传至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利用这些数据制作云图并发送给全国各地气象部门,然后在全范围内共享。观测项目包括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风向风速、气压、降水量、日照、蒸发量、地温、草温、电线积冰、冻土等。各级气象站的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国家发布的气象图和其他反映实际天气状况的图表,供预报员分析和使用。下一步是通过高速计算机通信网络传输和收集这些观测数据,并将其输入到高性能计算机中。通过求解描述天气演变的方程组,可以快速计算出未来的天气。
综合分析。气象站预报人员根据获得的最新数值、图表、数据等大量信息,在计算机图形图像分析处理上制作天气预报产品,并进行分析研究,做出未来不同时间段的具体天气预报。
预测咨询。举行了天气预报座谈会,值班人员、领班、首席预报员各抒己见,充分表达了对未来天气演变的看法。最后,值班预报员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提出正式的预报结论。重大天气事件,与上级台站和相关气象台值班预报员进行电话会商。经过综合分析,对未来天气的发展变化做出最终的预测结论。
预测产品发布。天气预报结论做出后,制作成不同形式的预报产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网站、手机短信、信息展示等媒体向公众发布。这是每个人都看到和听到的天气预报。
计算机“计算”未来天气
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出的?它是由计算机“计算”出来的。天气预报员首先使用计算机求解一组描述天气演变的方程并“计算”未来的天气;然后他们分析气象图、气象卫星数据等,结合积累的经验做出未来3到5天的具体天气预报。
求解数值天气预报所需的数学方程组合是非常费力的。英国数学家理查森写了《使用数值方法进行天气预报》一书来描述计算过程。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他从1916年到1918年组织大量人力进行了第一次数值预测尝试。这一次的预测计算,很多人用了12个月的时间,用手摇计算机才完成。要想得到未来24小时的预报,如果一个人日夜计算的话,需要64万天,也就是175年。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跟上不断变化的天气,你需要一个有64万人共同工作的计算工厂来计算24小时的天气预报。
理查森进行这个实验的第20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世了。1950年,美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对500hPa天气状况进行了36小时的预报。此后,一些国家陆续将这种先进的天气预报方法——数值预报引入实际操作。
为了提高数值天气预报水平,我国早在1985年就开始与美国克雷公司联系,希望引进这款超级计算机。由于国外对这种高精度技术的严格控制,经过近10年的时间,与克雷公司总共48次谈判,这位“大佬”终于在1994年被邀请回国。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数值天气预报的有效预报时效每十年增加一天。在这个过程中,数值天气预报超出了预报员的预报能力,逐渐成为各个时期天气预报的主要依据。
对于天气预报是靠计算机“算”出来的的这类相关话题,和一些关于电脑在哪里看日期天气的内容,讲解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帮助到诸位。
发表评论